
一、基本情况概述
武佳钰,女,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共党员,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历史学专业2016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历史文化系分团委副书记、1201班团支部书记。2014年作为项目组组长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5年参加山西省第十三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得一等奖。荣获2015年国家奖学金;2015年吕梁学院院长奖。2016年通过山西省选调生考试成为一名公务员,曾任阳泉市郊区荫营镇人民政府党委委员、组宣委员,现在山西省妇女联合会挂职。
二、个人事迹
(一)上下求索,在机遇挑战中增长才干
2016年的仲夏,作为2016届毕业生代表在图书馆前参加毕业典礼,凝望着远处平静的湖面,心中却久久无法平静。大学四年时光,在吕院完成了一场蜕变、一次成长。踏实与担当,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从历史学1201班团支部书记、系学生会学习部干事到历史文化系分团委副书记,在担任学生干部的四年里,虽然有很多的挑战,但在老师与同学们的信任与帮助下,我踏实工作、主动担当,顺利完成了多次发展党员、大型活动筹备等工作,在承担各项院系和班级工作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胆量还锻炼了统筹协调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新与思辨,主动开展一项充实的课题研究。2014年前后,太原市对太原古县城启动了修复建设规划,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对太原古县城的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这样的契机下,开展了关于太原古县城的课题研究,在李婷婷老师的指导下,研究不断深入,于2014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5年获得山西省第十三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一等奖,均为历史文化系首次。实践与感悟,积极参与一次有益的社会实践。除兼顾学业与系办工作外,我还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离石区交口镇乔家塔村开展支教和“四个全面”社会调研活动,正是这次社会实践,让从小成长于城市的我,看到了城乡发展的差距,也让即将毕业的我坚定了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
(二)扎根基层,在为民服务中不负韶华
2016年刚刚走出校门的我,成为了一名基层选调生,初到乡镇农村,自己在语言、生活等方面有诸多不适,也曾多次想过放弃,但是每当想到自己考取选调生的初心,便选择了再次迎接挑战。我始终坚持踏实肯干的态度,在乡镇、区直部门纪检、组织等多岗位历练,并于2021年3月,担任阳泉市郊区荫营镇人民政府党委委员、组宣委员,成为当时全郊区最年轻的科级干部。刚上任便面临着党史学习教育、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村(社区)“两委”换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等几项重大而棘手的工作。面对这些繁杂而陌生的工作,我从未轻言放弃,而是积极向经验丰富的领导和乡镇前辈请教,不断探索基层工作经验和方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顺利完成了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所撰写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经验材料多次被阳泉党建公众号发布,所在乡镇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阳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在疫情防控工作期间,不仅保证自己分管工作顺利推进,同时主动参与全镇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冲在高速路口、全员核酸现场等疫情防控一线,彰显了新时代年轻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三)开拓视野,在坚定信念中砥砺前行
2023年经阳泉市委组织部推荐,山西省委组织部和山西省妇女联合会批准,由阳泉市郊区荫营镇到山西省妇女联合会挂职工作,从乡镇到省直机关,对我而言又是一次新的经历与体验。虽在挂职期间依旧从事党建相关工作,但是也使我感到了省直机关与乡镇在工作特点、工作标准上的差异。为了尽快适应省直机关对于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的更高要求,一方面,我通过网络书籍、支部学习、请教同事等多种途径,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尽快补齐自身短板。另一方面,我结合基层工作实践经验,在党员活动室打造、主题党日活动等方面贡献自己的智慧。崭新的党员活动室和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受到了领导的肯定,且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工作岗位虽然在不断变化,面临不同的机遇与挑战,但是在大学期间所形成的对待工作踏实与担当始终伴随着我,也支撑着我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在大学中的感悟与体会,也使我不论在哪个岗位,都坚定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在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中不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三、对母校的祝福和期望
在青砖黛瓦的教学楼中,我曾感受红色血脉的流淌;在逸夫图书馆的晨曦里,我曾触摸浩瀚知识的温度;在风雨操场的夕阳下,我曾体味青春活力的迸发。母校用四载光阴为我铸就了扎根大地,向阳而生的勇气,让我懂得“弘毅行知”不仅是镌刻在校训石上的箴言,更是流淌在吕院人血脉中的精神密码。希望母校继续深耕应用型教育的沃土,让每个专业都长出对接新时代的枝桠,让更多学子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转型发展等赛道中找准人生坐标,在时代的答卷上写下更为动人的吕院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