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情况概述
李化敏,原2012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现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
二、个人事迹
非常荣幸收到了母校的稿件邀约,那一刻,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与荣幸涌上心头。仿佛时光的齿轮瞬间倒转,将我带回到那段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本科生活。那是生命里一段永不褪色的胶卷,每一帧都记录着成长的足迹与欢笑。尽管岁月已悄然流转数载,但那些被阳光晒透的日子,依旧在记忆的画布上鲜活如初。课堂上的激烈讨论、图书馆里的埋头苦读、操场上的尽情奔跑,这些画面如同繁星般在脑海中闪烁,构成了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在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弘毅行知”不仅仅是一句校训,更是老师们日常教学与生活中的真实写照。讲台上,历史学专业的老师们捧着泛着油墨香的自编讲义,将晋绥革命史讲得绘声绘色、如临其境。他们用生动的语言、详实的史料,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讲台下,老师们更是关心我们的成长与发展。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们会耐心地为我们答疑解惑;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他们会轻声细语地安慰我们,给予我们温暖和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将“弘毅行知”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学会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
在我的大学生活中,班主任王娟老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毕业之际,王老师赠予我一本《治史三书》。这本书的封面虽已在岁月的流转中泛起毛边,却承载着老师满满的期许。扉页上“与君共勉,愿君更好”的寄语,字迹娟秀,至今仍清晰可见。当时的我,只把这当作师长常规的勉励之语,并未深刻领悟其中的分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在我学术生涯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读《治史三书》时,我只是走马观花,并未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然而,当本科毕业踏入学术新途后,我才真正领悟到这本书的价值。面对多国语言史料的龃龉和研究遭遇跨学科理论衔接瓶颈时,我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这时,我再次翻开《治史三书》,书中“坚定意志,集中心力,以拙为巧,以慢为快,聚小为大,以深锲精细为基础,而致意于组织系统化”的治学理念,如同一束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它让我明白,做学问不能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同时,“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健康纯净的‘学术人’”的教诲,也让我在面对学术道路上的各种诱惑时,能够坚守初心,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我逐渐克服了困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学术之路也越走越宽广。
在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的学习经历,无疑是我人生起步阶段最重要的一步。在这里,我不仅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更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的深入探讨,让我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使我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这段经历如同基石,为我后续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我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充满信心。
在此,我要向本科阶段所有的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是你们用言传身教滋养我的学术初心,让我在历史的长河中探寻真理,对学术研究充满热爱与执着。你们教会我治事之道,面对困难时要沉稳冷静、积极应对,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任务。在为人品格方面,你们的正直、善良和宽容,成为我学习的榜样,让我懂得如何真诚待人、关爱他人。你们的教诲如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我将永远铭记这份恩情,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三、对母校的祝福与期望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蔓蔓日茂,早开者荣,晚开者亦荣”。草木萌发自有其时序,人生亦无需困于 “正轨” 的刻度。大学允许你在多元课堂上采撷意外迸发的思维星火,在浩如烟海的书架间邂逅让灵魂发烫的 “无用之书”,甚至在落日漫过操场的时刻,任由一片晚霞牵走所有预设的人生脚本。这些被定义为 “偏离” 的时光,恰是大学赠予你的星图。同时,人生不是四年冲刺跑,有人早慧,有人晚成,重要的是在深夜台灯下,留一点时间问自己:“何为你心之所向?”若此刻迷茫,不必慌张,我们曾在同样的路口徘徊,权当是生命暗藏的留白 ——就像树木生长需要足够的时间舒展枝干、沉淀年轮,我们也需要时光来沉淀答案。愿你们在吕梁学院的怀抱里,以自己的节奏扎根生长,终成这片土地上独一无二的璀璨风景。